现代物流带火了河南“雪地靴第一村”:
代购、主播,带货……
原创新京报
2020-12-12 15:20:39
原标题:被催火的河南“雪地靴第一村”:代购、主播“月赚五六万”羊毛拖鞋成本不到70元 进货高峰酒店每天客满
“今天算是人少的了。如果早半个月来的话,几条通往村子的道路都挤满了人,车都动不了。”出租车司机说。
车窗外人潮涌动,数十辆挂着不同地方牌照的车将村子入口堵得水泄不通,来自江浙、东北等地的代购和主播涌入其中,举着手机穿梭在各个店铺档口,不断通过视频向客户推荐着最新的雪地靴、羽绒服。
这里是桑坡村,河南省西北部一个昔日宁静的村落。
“全国最大的雪地靴产地,几乎每天都有上百名代购出入其中。”11月11日,代购张霞(化名)向记者表示。
大约在2018年前后,这个原本以羊皮加工为主的村庄因电商的带动而声名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雪地靴第一村”。靠着这双“雪地靴”,周边产业随之升温。贝壳财经记者在桑坡村发现,贴上“UGG”logo的雪地靴随处可见且价格低廉,有档口老板告诉记者,“官网有的,我们都有”。
外来人群的扫货实力让当地商贩看到“钱景”。在羊毛周边产品的带动下,与羊毛无关的其他品类也成为了桑坡村的出货主力。不知从何时起,“大鹅”、“北面”、“Fendi”、“GUCCI”等贴着国际大牌标识的鞋帽服饰,从外地流入桑坡村,也从桑坡村卖向四面八方。
“当一个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后,如果在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保护等领域出现纰漏的话,很容易砸掉自己的招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更有可能被那些假冒、抄袭品牌,甚至部分不良厂家给毁掉。”
小村庄里的外来人
代购、主播“月赚五六万”
11月12日,张霞不断穿梭于桑坡村的各家档口里。每到一家,她就会通过直播向屏幕另一端的客户热情地介绍着当季的雪地靴。作为国内乃至亚洲最知名的羊剪绒加工基地,河南桑坡村因为盛产雪地靴,自然成为无数电商、代购以及各地商贩进货的首选之地。
“这里有多家雪地靴工厂,更有1000多家档口在经营销售类似商品。全国各地上万名电商、代购、微商都在每年秋冬赶到这里进货,为双11、春节等销售黄金季囤货。”11月11日,张霞告诉贝壳财经,“数以万计的雪地靴经过他们的渠道发往全国各地。圈中甚至流传着‘澳洲雪地靴一年卖500万双,而桑坡村的雪地靴能卖2000万双’的说法。”
张霞的手机不断振动,各地的客户们陆续发来订单和货款。她一边记录着客户所需要的款式、鞋号和颜色,一边安排档口工作人员拿货,“这几天生意不错,差不多每天都能卖出三四十双鞋,按照每双鞋赚50元计算的话,一个月能赚到五六万。”
这是张霞第二次来桑坡村。去年双11,她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就被深深震撼,“款式太多了,品质也和澳洲的根本看不出任何差别,更重要的是价格却不到1/3。”
今年她早早地来到桑坡村并计划待上一段时间。除了在档口里寻找雪地靴、羊毛围巾进行代购外,她还准备去村子里的鞋厂实地考察,从中挑选几家作为自己的长期供货商家,“毕竟从工厂到档口再到代购手中,已把最终零售价抬高,如果能找到工厂直接供货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和张霞抱着同样想法的代购不在少数。在很多代购看来,桑坡村出产的雪地靴“品质不错”而价格低廉。在东北开设代购网店的王珂(化名)说,“去年销售雪地靴赚了20多万,今年计划加大进货量。”
事实上,直播的兴起也让当地档口商家看到新的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主播开始活跃在桑坡村里。
在位于桑坡村商场路边的“网红直播电商中心”的两层小楼里,底层是各个商家的档口,而二楼的一侧被隔成多个单间,供主播们在此直播。
不少单间里堆满了颜色、风格不同的各式雪地靴,主播们或坐或站在手机屏幕前,拿着当季热门款式对着镜头详细地讲解着鞋子的材质和价格,就粉丝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不时穿在脚上展示搭配效果。旁边的助理则不时为其递上下一款雪地靴进行直播介绍。
这些主播大多和当地商家进行合作,甚至有的主播就是档口的工作人员。
一位开设电商直播的档口老板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推荐十多款雪地靴和围巾手套等产品,最高峰会达到上万名网友在线观看。
羊毛村就怕不冷
从品牌代工到全村“造靴运动”
桑坡村不怕寒冷,因为天气越冷,生意越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便开始从事皮毛加工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后,桑坡村开始转型做羊剪绒。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来自青海等地的国内货源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地需求,桑坡村开始向海外寻找原料和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桑坡村最终形成从澳洲等货源地进口羊毛羊皮,经过加工后再销往美国、俄罗斯等地区的外贸产业。
但由于生产环节污染严重,桑坡村曾多次遭到环保冲击。据公开报道,2018年,桑坡村的100多家皮毛企业曾被勒令关停和重新整合,剩余10多家企业被集中到周边的产业园区,年产值一度由25亿元下滑到15亿元。
不得已之下,桑坡村居民们只能另寻出路。恰逢此时,他们发现当年同村的隆丰皮草公司因为知名雪地靴品牌“UGG”代工生产获得盈利。对于当时急切寻求出路的当地村民而言,这似乎是一条“可复制”的便利捷径。
很快,大批雪地靴作坊出现在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当地人进入到雪地靴生产、销售当中。
马原(化名)正是其中之一。从小在桑坡村长大的马原在自己的院子里搭建了作坊,开始接触起雪地靴生意来。
现在,马原只要将新款雪地靴拿到手上,就能大抵知道用什么皮料和方法做出一双一模一样的鞋来。如今他为10多个档口供货,“普通的羊毛拖鞋成本不到70元,当下热门的雪地靴根据做工复杂度,成本也在一两百元。批发给档口的价格也不能过高,最多就二三十元的盈利空间,主要以走量为主。”
多位在桑坡村开设档口的老板向记者表示,如今村里越来越多人都进入到这一行业。早在2018年转型初期,村里雪地靴产业还不成气候时,只有10多家实体鞋店散落地开设在村子里。但仅短短两年时间,现在已有1000多家实体门店。
如今每家档口老板都会和多家作坊进行着合作,档口里摆放着每个款式雪地靴的样品,以供上门的客户看货。一旦客户下单购买时再按照对方的尺码、颜色临时从作坊调货。同时他们也主动寻求着和更多的代购进行合作,收到对方在外地所发来的订单,他再进行代发。毕竟合作代购越多,意味着销路就越多。
品牌同款成产业链
“代购圈公开的拿货地”
入夜,街边的招牌亮起。
许多门头滚动播放的LED屏幕上醒目地打出“UGG”“大鹅”等字样,店里货架上,码放着难以计数的UGG同款雪地靴,价格从数十到数百元不等。按照张霞的说法,“桑坡村如今早已是代购圈公开的雪地靴货源地。”
外来人群的涌入,让桑坡村变成周边一带最为繁华的商圈。操着各地口音的行人穿梭往来,送货小哥行色匆忙。
灯火璀璨之下,并非没有阴影。
桑坡村雪地靴,以材质和做工接近品牌而著称,这让桑坡村大多数厂商将“UGG”这一Logo印在鞋上,贝壳财经记者在当地看到,不少商家店面里的雪地靴上有UGG的Logo。
“我们这边没有假UGG,都是真的。你可以直接告诉客户就是桑坡UGG。”11月13日,当记者向一位档口老板咨询货源出处时,对方很肯定地表示,“官方用什么料,我们就用什么料。”一位档口老板介绍称,此前所设计的一款名为“大喜庆”的雪地靴,还因为被主播和代购做火,被官网同步上新。
在这些面积大多仅为20平方米的店铺里,记者发现其摆设的雪地靴无论款式、颜色还是品质都和澳洲UGG几近相似。相对官网动辄近千元的价格,这里销售的雪地靴大多在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
“只要是官网上有的,我们这儿都能找到,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更切合年轻人潮流的款式。即使没有现货,也能第一时间给你调货。”一家档口工作人员指着店里拥挤的客人说,“这些都是老主顾了,每年都会来大量采购。”
“严格意义上说,UGG是雪地靴的品类。很多雪地靴都打着这三个字。”一位身在澳洲的资深代购告诉记者,“只是UGG Australia 把UGG这个商标注册了,所以让外界以为UGG是雪地靴品牌。”
该代购说,“有些档口直接在朋友圈文案上不仅用着品牌的Logo,还写着‘官方正版1:1复刻’,这种情况可能存在涉假的嫌疑。”
记者注意到,各家档口除了雪地靴外,还挂着大鹅(CANADA GOOSE)、北面(The North Face)等品牌的羽绒服,以及印有Gucci、Fendi等logo的羊毛围巾。当记者以“本地不产鹅绒,为何会有这么多羽绒服”向一家档口老板咨询时,老板表示,这些羽绒服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是当地工厂看中桑坡村的人气,特意过来开店销售,甚至不少工厂还计划在当地开厂,代购在选择雪地靴进货时,也就能一并将配套冬季商品买了。
但档口老板同样担心,这些涉假的衣服是否会伤害到桑坡村的“雪地靴”品牌。当记者以货商身份咨询时,有档口老板私下建议,“可以进点没有logo的摆在店里,如果有人明确要带有logo的再临时进货也不迟。”
李长安则表示,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确实是带动乡村经济、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发展应当是规范地发展”,李长安称,“当一个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如果在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保护方面出现纰漏,则有可能砸掉自己的招牌。”
记者随后以计划给国外朋友寄衣服为由咨询一位快递员时,对方委婉地告诉记者很难寄出去,“除了疫情原因外,这里的衣服都带着大品牌的Logo,容易被海关查到。”
繁华背面转型谜题待解
桑坡村往何处去?
“这里是整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绝大多数来这座城市的外地人,目的地都是这里。”11月12日,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不仅是鞋商,周边的各种生意都被拉动了。”
傍晚6点,桑坡村街道上灯火通明,一片喧嚣。这是阿丹(化名)每天最忙碌的时刻。尽管曾经计划如朋友般租下一家档口销售雪地靴,最终却因为租金过高打消了这个念头。但阿丹也找到了赚钱的方式,每天他都会推着摆满肉串、小吃和饮料的三轮车出现在路口,热情地招呼着每个路过的行人。
蜂拥而来的代购让村子里仅有的几家饭店人满为患,代购们不断穿梭于档口,没有太多时间享用晚餐,也给予了路边摊盈利的机会。在桑坡村的几条主要街道上,停满了卖零食的路边摊,不时被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埋怨太过占道,“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卖一两千块钱”摊主们说。
一位慕名而来的代购告诉贝壳财经,自己此前曾计划在桑坡村找家小宾馆住下,但发现每晚价格达到300到600元不等,这远比很多二线城市的酒店价格还贵,而且进货高峰期每天处于客满的状态,就连离桑坡村不远的孟州市酒店价格也水涨船高,这让他不得不匆匆结束了代购之旅。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不少桑坡村居民将以前的制鞋厂改造加工成为商城,人流量最多的一楼隔成80余间门面房,按位置优劣以2万到5万元每间的价格出租出去。如今桑坡村新改建商城24家,发展门店2100余间。自2020年10月份以来,已经先后有1万余名直播达人、带货主播、外地商家涌入桑坡,而每天前来购物、旅游的人数则达到2万余人,预计今年交易额将突破20亿元。
桑坡的热闹从下午3点一直持续到凌晨两三点。在送走大部分客户后,档口老板开始清点当天要发出去的货物。快递员将载货的电三轮停放在档口外,熟练地接过包裹放在车上转身前往下一家。“每天会跑上几趟收货,根本不可能一趟就全部拉完。”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快递公司最多的一天能达到上万的发货单。
对这座村庄和它的村民而言,眼下正是他们记忆中有史以来最繁华的日子,人声鼎沸、往来如织,这样的景象已经持续两三年。关于“明天”,多数作坊主和商贩不曾想太远。
事实上,桑坡村也有着选择坚持自有品牌经营的档口。记者曾发现一家店铺在包括雪地靴、床上用品等商品上挂着自有品牌进行销售,但或许因为品牌知名度的欠缺,进店选货、购买的人相对其他档口较少。
区域经济打造自主品牌,确实存在多方面的难题。李长安告诉记者,“很多地方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对于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比较薄弱,所以需要自有品牌方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品牌,在规范市场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前提下,提高发展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凌晨3点,档口门被陆陆续续拉下,LED灯也开始熄灭,桑坡村终于陷入寂静的黑暗中。只有堆砌在档口外的空纸箱、停靠在街道旁的拉货三轮车,在证明着刚刚的繁华,以及迎接下一个夜晚的到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赵琳
摄影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来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