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美味:广西十大名菜(一)
一、 羊瘪汤
这是一款堪称惊悚的汤。
那一年,在宰羊的现场。皮肉骨头分别处理完毕后,鼓鼓囊囊的胃袋被一刀剖开,里面的绿色草碎从翻开的刀口中破壁而出。
负责宰羊的杨师傅举起一捧草碎,脸贴上去深吸了一口气,十分陶醉地捕捉着这来自羊胃里的气味:“这是我们侗族人最爱的味道,用它做的羊瘪汤是侗族人最香的菜。”
当然,在杨师傅的家乡,正宗的瘪应该来自牛羊小肠前段——因为这个部位里的杂物更少、汁液更丰富。肠子一定要选小肠的最初段落,等待羊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集中在这个部位,只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把握好选取诀窍,取少了浪费,取多了会影响味道。
“肠子越往后的部位,里面剩的营养越少,到了最下方,你懂的,里面那就是真正的、羊的什么东西了……”杨师傅说,取出的部位绝对不能清洗,仔细熬好后,再放进藿香、香芹及许许多多叫不上名的调味料,一锅羊瘪汤就大功告成了。
后来扩展到融水、都安等地,都有人熬制这碗汤的。而都安放羊娃唐里明,则将其学到的煮法带到南宁,在著名的中山路,开起了专门卖特色菜的独特餐厅,其中最有名的菜品就有这款羊瘪汤。
很多人对于羊瘪汤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不是吃屎嘛?”刚刚吃完青草的羊、没有清洗过的羊小肠……
但在吃的人看来,这些不过是没有消化的各种青草的汁液和羊胃液的混合体。杀羊的杀的时候,将羊胃里还没有消化的东西弄出来,然后用纱布过滤,最后得到的绿汁就是羊瘪汤的主要原料。
羊瘪汤最早出现在大石山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家,这是他们的常用良药,也是接待宾客的上乘菜。当地民间有句俗话:“鸡吃百虫药在脑,羊吃百草药在囊。”在他们的观念里,小肠尾端的囊包就是山羊觅吃百草后的精华。
在这里普遍潮热的气候里,饮食不洁或变质在所难免,人们的消化系统常有疾患,这种“食瘪养胃肠”的传统土方也就适时而生,从唐宋时代有“青羹”“圣齑”之名见于史籍。一方水土,一方饮食,药食同源。饮食习俗,总是会符合一方人民的需求。
在东巴凤走亲访友,要是吃不上这种把羊内脏、油、血、肝、肺剁碎混合煮熟再加胆汁的一种杂味汤,可以算是一件憾事呢。
这样特色鲜明的羊瘪汤自然少不了民间传说。据说很久以前,有穷人家的两兄弟,父亲在临终前对他们说:“看来我活不久了,我死后,没什么祭我的,就杀了家里唯一那只母羊吧。”
不久,父亲过世,兄弟俩果真把母羊杀掉给父亲送葬。因为他们住在缺水的高高的石山区,用水很困难,老大就说:“要水太辛苦了,干脆把羊肠、羊肚子的屎捏出来了就煮算啦。反正煮熟了,人家也看不出。”于是,兄弟俩把羊肉和羊肠煮好,请寨子里的人们来吃。有个人原来身体有病,吃了这种汤后,不久病就好了。他很奇怪,忙去问那两兄弟,兄弟俩见隐瞒不过,只好把连屎也捏不干净就煮成了羊汤的事情告诉了他。
不过村民不怒反喜,他认为:春天山羊吃嫩草,可能嫩草中有些是草药,病才好的。村民把想法告诉大家,大家都认为有道理。从那以后,再到春天,当地人煮羊肠时都有意不挤不洗,熬成一锅汤……这种食俗也一直传到了现在。
可见这种汤在当地人看来无非是绿菜汁,入口清爽,独具药效,据说尤其对烟民、酒鬼而言,喝点羊瘪汤,就可以马上缓解喉咙干咳带来的不适。同时,对于山区里,爱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饭的山民来说,真正的需求其实是混合在胃肠遗留物之中的消化液成分,他们认为那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有人回到家乡后,还专门请我把瘪汤包装好,翻山越岭地给他们快递过去呢。“杨师傅说。
二、横县鱼生
横县的“整食鱼生”的传统习俗在清代乾隆年间《横卅志》、从晋元帝年间隐居横县的逸士董京偶遇仙人、吃鱼生的风流韵事传说,以及近代日本人、台湾爱国人士吃横县鱼生之颂传中,无不形象而真实地写照了“横县鱼生”这个传统饮食习俗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厚实和内涵的丰富。
鱼生又称生鱼片,古称鱼脍、脍或鲙,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生鱼片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食物。生鱼片制作简单,食用可口,营养丰富。但同时也从两个方面来权衡利弊:从营养学角度说,生鱼片没有经过传统的炒、炸、蒸等烹饪方法,因此营养物质完全没有流失,是一道极富营养的菜肴,但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如果生鱼片没有经过很好地处理,会成为人们患传染病的根源。
横县鱼生历史
横县吃鱼生古已有之。据清代乾隆年间《横州志》记载,最先吃鱼生的是几千年前生活在郁江两岸的横县先民——蜑人。有一个出神入化的民间传说,相传晋元帝时,逸士董京赴横州,隐居登高岭。一日,董京携蜑人兄妹泛舟赏月,忽见仙人乘槎而来。董京请客,仙人称不饮熟食,不辞而别。蜑人兄妹进山寻究,在山洞偶遇仙人,仙人以玉液琼浆和生鱼片款待。
后来,兄妹俩按仙人指点如法炮制。从此,横县鱼生名声大振,流传至今。“夫天下珍馐美食多矣,然以味色之美称绝于世者,横县鱼生也。寻常百姓家,钟鸣鼎食户,以为珍味……”鱼生当为横县第一美食,堪称“县菜”。横县鱼生是古代世居郁江打鱼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江河经济的产物。郁江是横县的重要水系,水流清澈、湍急,江中鲜鱼尾部肌肉发达,口感好。产自郁江的肉食性生猛鱼类——花鱼(乌鳢)则是鱼中极品,杂食性的青竹鱼则是鱼中上品。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嗜食鱼生,为此,他还在家中供养了一位女斫脍(即整鱼生)高手。他的《设脍示坐客》诗云:“我家少妇磨宝刀,破鳞奋 鳍如欲飞,萧萧云叶落盘面,粟粟霜卜为缕衣”。写鱼生制作工艺及色香味形之精妙,令人称绝。
据称,至少在500年前,鱼生已是横县的“压席之筵”。本是草根渔民的生活之需,却成为“压席之筵”,却成为供朝廷达官人享用的席中珍品。
据称,从此,把鱼生称为“横切”,也是周大官人的一大发明。横县鱼生本是古代横县郁江上打鱼为生的渔民应付生活的无奈之举。没有油盐酱醋,只能生吞活剥。未曾料到,这种饱含渔民辛酸的“草根”吃法,经过世事沧桑,逐渐演化为如今远近闻名的传统名菜。2013年南宁市政府已将“横县鱼生”列为第二批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鱼生的家常做法
【材料】
主料:三文鱼150g、北极贝4片、鲜鱿鱼4片、鲜螺肉4片、鲜虾6只
配料:青瓜1根、凉拌海藻适量
调料:酱油1大勺、青芥辣少许
【做法】
1、将鲜螺肉、北极贝、鲜虾及鲜鱿鱼顺序摆入盘中;三文鱼片卷成玫瑰花型,码入盘中;
2、用青瓜片和装饰叶子点缀;取凉拌海藻适量放入小碟中 ; 三文鱼片卷成玫瑰花型,码入盘中;
3、在味碟中倒入适量酱油;在另一味碟中挤入少许青芥辣,调匀后蘸食海鲜即可。
【选鱼】
鱼生的做法还是比较讲究的,首先是选鱼。鱼有许多种,最常见是四大家鱼:青鱼、鲢鱼、草鱼、鳙鱼,还有花鱼、罗非鱼、大头鱼、鲫鱼等等,实际上,凡是有鳞的鱼都可以用来做鱼生,但无鳞的鱼就不宜做,如塘角鱼、鲶鱼等就不宜做,主要是因为这些无鳞鱼都会有一些粘液,很难处理。一般来说,这些鱼类可以分为上品、中品、下品。
首先是下品,称之为下品主要是因为这些鱼较便宜,肉薄,刺多,口感差。主要是鲢鱼和大头鱼。
其次是中品,中品的特点是肉较厚,味清甜,刺主要是大骨,口感较好,有鲤鱼、草鱼。
上品是花鱼、鲫鱼、罗非鱼,这类鱼的特点是肉筋道,口感极好,味甜,而且做出来的鱼生颜色好,让人看了禁不住食欲大增,口水直流。
选鱼还要注意看鱼的产地,凡是污水塘养出来的不要,网箱的鱼尽量不要(如果在干净的河道上的网箱,还是可以要的),最好的是泉水鱼,清水河鱼、水库鱼,实在没有,乡下清水塘养出来的鱼也可以。选鱼的时候看看鱼是否生猛,鱼鳃是否有杂物,要挑那些生猛、鱼鳃干净的鱼,注意,一定要是活鱼,死鱼切切不可用来做鱼生。
三、灵川稻香狗肉
广西人吃狗肉的习俗流传已久。特别是玉林荔枝狗肉节的出现,让广西的狗肉成为焦点,关于爱狗人士与吃狗人士的战斗,演化出了无数战场,这些都是后话,不扯远。进入主题。我们只讨论美食。
关于狗肉,前人是这样总结的:“闻到狗肉香,佛祖也跳墙”,“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灵川狗肉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据考,它始于汉景时期,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灵川狗肉有“天下第一美味”之誉。狗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滋阴补肾,祛寒健胃等大补之功,以秋初至春末食之最佳。灵川狗肉烹调工艺独特,从选狗、杀狗、切狗烹调到品尝皆有讲究,食后余香满口,通体舒泰,令人百吃不厌,回味无穷。
狗肉下锅后不放水,干煮干焖,火候文武要适当,力求熟而不烂,香而不焦,将狗肉煮至“五层楼”(肉块经煮而爆裂堆砌)便是最佳程度。
如何品尝灵川狗肉,品尝狗肉也有讲究。吃狗肉不是挑肥捡瘦,主要是品尝原味,在用餐时用一个小铁锅,一把小铲子,燃烧着细小的煤气火,边吃边翻动,撒少量胡椒, 千万不能使狗肉炸焦,也不要急着放水或豆腐酸菜倒入锅中,待狗肉吃了四分之三时,余下的铲到锅一边,然后再将豆腐酸菜倒入锅中,把铲出的油施拌。最后的锅底可以根据自己想法进行操作,选择米粉拌上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贴士:
1、.灵川人吃狗肉配桂林三花酒。喝啤酒吃出狗屎味(传闻)。
2、狗肉一定要块块带皮,要用牛草弹得黄爽爽的,用小生铁锅上。每锅2斤(人均6~8两),不够再上,一次要3、4斤,不给够的。
3、人云:锅内无肠,等于没尝。锅内无鞭,狗肉不鲜。 锅内无找(爪),狗肉不好。
4、配正宗背干酸芥菜、老菜、豆腐,最好是酒糟做的。吃到后面,加碗狗汤,下几垛米粉,不输神仙也。
5、灵川人吃狗肉的味碟特别讲究,在以上的基础上,再加腐乳,醋,麻油,人家自然就晓得你是吃货。
对于吃狗肉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四、阳朔啤酒鱼
用料:
3、青椒、红小米椒各8个; |
【做法】:
1、 鱼切块,放料酒腌好
2、切好蒜瓣,青椒,红小米椒切段
2、 洋葱,番茄切块,大葱切段
4、姜切片,豆瓣酱剁碎(也可以不剁)
a) 鱼用淀粉拌均匀,油锅放油
b) 温度升高冒烟,放鱼块炸
c) 鱼块炸成金黄色捞出
5、锅里剩少油,放入姜片,蒜片,豆瓣酱,花椒 炒香,倒入炸好的鱼块轻轻翻炒,倒入啤酒,盖过鱼块,盖锅盖中火焖10分钟左右。
6、锅里啤酒剩一半的时候,放入青椒,红小米椒,洋葱,大葱,番茄,番茄酱,蚝油轻轻翻炒几下,再焖几分钟。
7、汤汁不用收干,留一点汤汁更好吃,放鸡精,生抽,起锅放小葱
小贴士
鱼块可以再切小一点,把握炸的时间,要炸成金黄色,后面更入味也不容易软烂。 不加水全用啤酒,焖的时候那味道简直流口水,根本停不下来。
吃得辣的可以多加小米椒,清淡则请减量。鱼也可以用其他鱼,我用的钳鱼,刺少,肉质比较嫩,还不贵。
五、全州醋血鸭
简介
全州醋血鸭是桂林全州的一个汉族特色美食 ,采用盛夏上市的子鸭为原料,杀鸭留血、注入酸醋,以嫩姜或苦瓜为配料,将鸭肉先武、再文火焖熟,在出锅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让人难忘。俗话说湘南永州之血鸭,桂北全州之醋血鸭。醋血鸭这道菜看着惊人,吃起来却没什么血腥气,倒是醋香扑鼻,而且鸭肉绵软入味,酸辣鲜香,开胃可口。
历史渊源
据考究,醋血鸭最早起源于约公元300多年前晋代的全州县文桥乡。据史实和口耳相传:三国末年,由蜀丞相诸葛亮亲自指定的接班人蒋琬(大司马)在蜀国灭亡时与长子蒋斌、次子蒋显同死国难后,其夫人毛氏带着第三子回到祖籍全州。老夫人去世后于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1)葬在今文桥乡。因毛老夫人后来被谥封为安阳候一品夫人(见现存毛氏墓碑),所以她的坟是有人守墓的。若干年后的一次半年节(农历六月六),本来正午时接班的下午班守墓人因过节迟到了半个时辰,上午班守墓人交班后赶回家时,已经是未时了。
全州人有个铁定的风俗,半年节这天一定要杀鸭子、煮新米饭祭谷神敬狗尝新。守墓人的妻子是个见血晕头的妇人,所以到未时还未杀鸭。性急的丈夫边怨妻子边杀鸭时,错把妻子准备醋黄瓜用的半碗酸水(全州人自古爱吃酸辣,家家户户有酸坛数个),当成了准备冲鸭血的盐水,把鸭血淋进了酸水碗中。
情急之下,鸭熟出锅时才记起鸭血未放,丈夫舍不得让鸭血浪费,也不管血凝固与否,顺手把一碗鸭血倒进锅里,正所谓忙中出错,当发现锅内鸭肉散发出一股刺鼻酸味时,夫妇俩再怎么互相埋怨也为时已晚——想吃怕吃得,倒掉舍不得,怎么办?带着七分气、三分试的丈夫干脆添柴加火,并在屋后摘一把有异香的嫩花椒籽,又在屋前采一抓紫苏茴香,连洗未洗就丢进锅内,想把一锅有些汤的鸭肉变成炒鸭,用香味去除异味。
谁知锅里鸭肉在炒拌中发出阵阵异香,且越炒越香,在炒干出锅后,夫妇二人对着这碗紫酱色的奇菜越吃越有味,并叫来左邻右舍品尝,众人边吃边称绝,醋血鸭由此产生,并在全乡、全县逐渐推广普及。全州醋血鸭因源于文桥,其鸭又以文桥小脚小脑壳鸭为正宗品,该鸭在文桥养殖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乃当地传统养殖品种,历代县志均有记载,所以不少人也称其叫文桥醋血鸭,迄今1600余年矣。
【做法】
选料:
1、选盛夏上市的子鸭一只(放养75天左右约重两斤半的麻鸭为最佳之极品);
2、按鸭重比例15:1备纯米醋(或酸坛子水)于碗中盛血(3斤鸭加2两醋),去毛开剖去肠后,腹腔不能水洗,将鸭悬挂沥水5分钟左右砍成块备用。
【配料】:
1、根据食者口味选主配料(或苦瓜,或魔芋豆腐,或娥眉豆,或嫩南瓜,或白杆芋苗0.8-1公斤)切块;
2、根据鸭的肥瘦备五花肉0.4-0.6公斤切块;
3、备香炒花生米2两、芝麻1两混擂成粉;
4、根据食者口味备鲜辣椒或酸辣椒若干切碎;
5、生姜丝20克、鲜花椒籽20粒,蒜头10粒共拍碎;
6、 鲜茴香叶(或鲜紫苏叶)20克。
【火候】:
1、将鸭身上板油精炼后,再放入五花肉炼炒至肉中油出1/3时停火,锅底油液保持在100克左右(多者倒出);
2、将豆豉、生姜、花椒、蒜泥入锅爆炒(如用酸辣椒者,此时同炒,鲜辣椒则与主配料同放);
3、待满屋生香时加入鸭肉后盖锅焖煮(切忌翻炒),焖约5 分钟翻炒后;
4、视鸭龄长短及火力大小焖10分钟左右,加入主配料续焖至锅底见油不见汤,主配料半烂状时下锅冷却1~2分钟;
5、再加入醋血、茴香或紫苏叶继开火翻炒2~3分钟,关火,再加入花生、芝麻粉匀拌即可出锅,一碗喷香的醋血鸭出来了。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