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文:一个天才少年历史新星的陨落:
17岁出两本史学专著,18岁自杀
原创观妙识微
2020-12-24 17:06:30
原标题:林嘉文:17岁出两本史学专著,18岁自杀,史学界无不惋惜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本来我们应该利用这有限的一次机会,去尽可能实现自己无限的价值。然而令人唏嘘的是,有一些人,包括很多少年天才,却在没能完全燃烧自己的价值之前,先燃烧完了自己的生命,令人唏嘘。
这个少年天才,曾经堪称是代表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未来的优秀少年,却在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后,因抑郁症而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有十八岁,他就是林嘉文。
书香门第走出的天才男孩
林嘉文于1998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家里包括父亲母亲以及外公外婆都分别在不同的学校担任老师,以教书育人。家里最不缺的就是书籍,只要林嘉文抬头就会看到满眼都是书。
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林嘉文从小就养成了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他不像别的孩子活泼好动,与出去玩儿相比,林嘉文更喜欢坐在家里读书。
林嘉文读过许多书,人家里有的他都读过。但他最喜欢看的还是跟历史相关的书籍。林嘉文并不偏科,在班上,他所有的科目都是名列前茅的,他也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林嘉文利用空闲时间还参加了考古社团以及文学社等学校团体,大家都说他是一个阳光男孩。
林嘉文对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求,他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还可以兼顾学习这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觉得非常开心和自豪。
因此他们也在林嘉文能够保证不影响学校正常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给林嘉文提供学习历史的机会和环境。
由于家里的支持和鼓励,林嘉文在历史知识上的造诣日渐精进,让人惊叹不已。
与林嘉文关系非常好的历史老师曾经这样评价的他:“林嘉文是我遇到的最有天赋的历史研究者。
每当我在班里讲到历史上的一个知识要点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偷瞄一眼林嘉文,观察他的反应,确认自己有没有讲错。”
舞象之年连出两本史学专著
升到初中以后,林嘉文养成了写读后感的好习惯,他每读一本历史书籍,就会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就这样日积月累,林嘉文的读后感已经超过了三十万字。
年仅十六岁的他,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本史学专著《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汉朝的帝王是如何通过运用道家思想,去治理当时的国家。平叛乱、使民众都能安居乐业、实现著名的“文景之治”,使得当时的大汉国强民富,由于在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上都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汉朝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只是有感而发却被出版成书,林嘉文自己也表示非常的惊喜。受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史学界一些学者的肯定之后,林嘉文的史学研究之路走得更加坚定自信。
他开始潜心研究西夏以及宋代的历史。凭着自己对历史研究的一份执着,再加上其在历史方面的天赋异禀,十七岁那年林嘉文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史学专著《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与上一本书相比,林嘉文在这本书中表现出来的对历史的观点,有了更新、更深刻、更独到的见解,他的文笔也成熟了不少。
该书一经出版便立即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书中的序言还是宋史学家李裕民亲手编写完成的,足见这本书在当时的分量和影响力。
林嘉文的母校西安中学还特意为林嘉文举办了该书的新书座谈会,会上邀请了我国史学界许多重量级的人物参加,大家都对一个如此年轻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史学造诣而赞赏有加,一个史学界的少年天才就这么诞生了。
作为史学界的未来,成名了的林嘉文在生活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自然而然地被推到了大众的视野里。
有记者访问他,“是如何写出这么优秀的两本书的”,林嘉文给出的回答是——依靠的是他的平常心。
当时的林嘉文已经高三了,记者问他想考哪所大学,林嘉文则回答,他要去北京大学历史系继续攻读历史,他对民族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希望在大学毕业后可以留校,继续研究历史的相关知识,深入挖掘每段历史所散发出的特有的魅力。
高考在即却选择解脱自己
镜头里的林嘉文开朗又非常健谈,他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得清晰又宏远,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才华横溢的大男孩儿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在2016年的2月23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有一个同林嘉文关系较为密切的史学研究人员突然在朋友圈里发消息称:“大家快给林嘉文打电话,他写了些东西发给了我。”
当时,林嘉文的另一个忘年交上海师大的张老师看到这条朋友圈之后,据他自己描述,他觉得可能林嘉文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但他还是发了两条信息安慰林嘉文说“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他再也无法等到林嘉文的回信了。
林嘉文的父亲告诉记者,林嘉文患了忧郁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接受相关的治疗。但很显然,药物的作用并没有压制住抑郁症对林嘉文精神上的折磨,他还是选择了一个让自己快速解脱的方式逃离了这个世界。
林嘉文在遗书里写道:“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里萌发过太多次,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说放下也就放下了”。
一个在几乎在所有人看来都觉得未来可期的天之骄子,却万念俱灰的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用着说放下就放下的洒脱放下了生的希望。
虽然在遗书中,林嘉文也对自己曾经努力融入却终究未能摆脱自己的精神洁癖而感到抱歉,但仅仅是因为跟别人在看法上有殊途而不能同归的情况,就可以成为他离开爱他的父母朋友的一个理由,这样的理由未免有点牵强。
林嘉文走的没有一丝留恋,留下了以他为生命动力和希望的挚爱双亲孤独终老。那份挖心之痛是身为儿子的林嘉文永远无法理解和体会的。
他的离开并不是对生的大彻大悟,而是意志不够坚强、不够有担当也不够负责任的体现。
许多得道的高僧在佛法中参透生与死的道理,并将其广泛传播,旨在普度众生,不仅渡自己,也会渡他人。
佛法有云:“生源于老死”。老死指的是正常的、自然的死亡,并非轻生原因所致。患有抑郁症的人却确实会经历日夜颠倒、精神压力巨大、甚至产生幻觉的现象,但绝大部分人都是怀揣着对家人的爱以及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走出阴霾、重见阳光的人。
虽然历史的巨轮从来不会因为某个人而停下滚动,但是杰出的人才确实可以左右历史发展的速度。因此,对于天才的早逝人们总是非常的惋惜。
直到今天,数学家们仍然在叹息,要是伽罗瓦(群论发明者)没有英年早逝,现在的数学界该是什么光景。
林嘉文的早逝,史学界无不惋惜,那除了惋惜之余,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呢?天才并不意味着全才,就好像林嘉文,纵使他可以通过典故古籍看透历史发展的脉络,不代表他可以看透自己的人生。
对于天才们看不到或者看不透的那些地方,是不是该有我们来帮他们多多关注和适当引导呢?(来源:今日头条)
免责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广西百城网。本网只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