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懒惰变成极具行动力,你只需要做好这四个步骤
2020-03-16 19:54:55 原创 慕妤说
你有没有那种定下目标前踌躇满志,执行目标时却是混吃等死的状态?
如果你对目标,并没有养成行动力的思维,那么任何需要你付出时间和努力的目标,不管你之前如何暗下决心,你终究都会回复到懒惰的习惯当中。
那什么是“行动力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你对行动,已经有一种牢固的思维反应方式,不管你定下什么目标,你都会按照这个思维反应方式去做事,从而养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行为倾向。
例如,很多人每周都要打扫家里的卫生,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勤奋呢?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这种行动力思维,一旦觉得家里哪里脏了,“要行动打扫卫生”这种条件反射式思维,就会映入他们的脑海之中;不做,就浑身不舒服。
然后无需太多迟疑,他们就可以雷厉风行地开始忙活起来。
所以,培养出这样一种“行动力思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执行目标,让自己从行动中收益。
这篇文章,就从四个方面去阐述,怎么培养行动力思维。
· 建议一个只需满足目标80%的心态
· 减少自己用在思考如何行动的时间
· 养成做起来再说的反射式行动思维
· 摆脱借口症,从行动中战胜懒惰
建议一个只需满足目标80%的心态
当我们制定好一个目标后,怎样才能算是完成呢?是不是觉得,只要百分之百完成目标,才算是完成任务?
当然,这并不错。
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目标之所以被我们完成,不是一开始我们就将其百分之百地完成,而是先完成一部分,休息一下,然后再完成一部分,再休息一下,周而复始,直到目标全部完成。
这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难就难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会非常执着结果,觉得既然都完成不了,那么索性就不开始了。
好比有人说,在网上写文章可以挣钱,然后你制定目标,尝试去做,可是发表了几篇文章之后,一毛钱收入都没有,于是你觉得失去坚持的东西,最终放弃。
你是不是会这样子呢?
盯着最终目标去行动,会很容易让我们在一无所有的过程中,积累挫败感,从而导致自己放弃坚持。
正确的做法,就是学会满足目标80%,甚至更少。尤其在一开始行动时,我们千万不要盯着结果去看,因为最终结果,是一个行动方向,指导我们前行。
但我们能不能把这个目标做好的关键,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就是坚持。只要我们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每天坚持完成目标的一小部分,那么最终整合起来,我们就会实现这个目标,获得结果。
换言之,你需要在大脑中安装两个新的信念:
第一,要有“满足心态”,目标太多太难,会削弱我们的执行力,能做一个是一个;
不管我们定下什么目标,每天做一点坚持下去,比一次做很多,却无法坚持更有用。
例如你定下阅读的目标,每天打算看十页的书,但最终只能看了两页也没关系,不要认为没用,懂得满足,只要你第二天重复阅读这个行为,这就足够了。
不要奢求你满足目标100%,这样会让自己坚持起来很有压力的。建立一个满足一小部分目标的心态,以此构建习惯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二,实现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奢求短期就能获利;
如果你有强大的执行力和意志力,那么设定一个一个月之内掌握英语口语这个目标,相信你绝对可以做到。
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执行力和意志力。所以到底要做多久才能够实现目标,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期限。
这时,我们就要把坚持当成是自己每天都要吃的“饭菜”,让自己循序渐进去获得最终结果。可能三个月,可能半年也说不定。
但只要我们已经建立一个循序渐进行动的行为反应,我们的坚持就如同每天刷牙、洗澡这么简单,在长期来看,会产生重大影响的。
这点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减少自己用在思考如何行动的时间
行动迟缓的人,往往会把时间过多地放在思考上。当思考没有得到一个自己认可的结果,我们就不会行动起来了。
例如很多人想换工作,这个思考的过程可能会持续几个月。因为总是想不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于是就一直拖延下去了。
问题是,怎样才算是完美呢?你如何定义这样一个“完美的方案”。我们的大脑是很难定义的,唯一对抗这个难题的办法,就是拖延。
对于行动来说,过多的思考,并不会帮助我们行动的更好;相反,却会阻碍我们更好地去行动。
如何做好思考和行动之间的平衡,取决于我们的目标,有没有存在相关的利益关系。如果你需要很多资金去创业,当然需要谨慎思考。但如果你的目标,是锻炼身体,那么做起来比思考太多会更好。
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太多思考在设计如何行动,用什么方式去实现目标这些事情上。
相信我,不管你思考得多么精准,最后你行动起来,永远是不会按照目标规划表上写的那样去做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更愿意“随机应变”。
所以结论是,只要减少我们花在思考上的时间,我们才能够用最快的时间行动起来。怎么做呢?
就是把你要做的“重要事项”,作为你每天的“启动步骤”。
什么是“重要事项”呢?有两个标准:
第一,当日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第二,当日最紧急的一项任务。
区分哪些事情应该要马上行动去做,而无需通过思考去完善的标准,就是“重要”和“紧急”两个。
通常来说,想要提高我们行动的速度,我们需要掌握哪些地方可以忽略,哪些地方需要进行深度思考。
而我们从思考到行动,一般会经过三个环节:
1,目标判断;
2,制定决策;
3,行动步骤;
例如今天你想去看电影,这是一个目标,你对此进行判断,思考哪一部电影比较好看,值得看。
完了后就制定决策,选择去哪个电影院去看,电影票的价钱哪个便宜一些。最终就是设定行动步骤,诸如用什么方式去,几点出门等。
这几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但同时也各自独立。所以,有很多事情我们没必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过多的思考。
我们完全可以把时间压缩,用实际的行动去削减浪费在寻找“完美方案”的时间。
这样我们就能够从思考到行动间的转换,变得更加快速了。
养成做起来再说的反射式行动思维
当思考的时间被压缩后,接下来我们就需要通过“重要事项”,让自己行动起来。
正如我在前面所说,“重要事项”作为让我们行动起来的“启动步骤”,只要找到它,那么我们无需花费太多思考,就可以立刻进入行动状态。
“启动步骤”,就是培养我们做起来的反射式行动思维“信号”。
人的大脑在做出反应时,往往需要从接收信号开始的。当大脑接收到某种信号之后,接下来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自上而下的反应,本能式反应;
例如我们在黑暗的环境里,听到一下叫声,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感到害怕,这种由接收到信号“叫声”,到做出反应“害怕”之间,是属于条件反射式的,无需思考。
第二种,自下而上的反应,自主式反应;
例如我们设定闹钟,闹钟一响,我们就会起床,这种就是自主式反应。所谓自主式,就是我们接收到信号之后,就会有意识地认为,接下来要去做什么。
尽管自主式反应比不上本能式反应来得那么直接,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种反应方式,提高我们的行动力。
所以在构建目标的时候,我们先把思考的时间放在寻找“启动步骤”上面。哪些事情,可以让你一听到、看到、想到,就能够有意识地知道去做什么呢?
你最好想一想这个问题。
例如通常的方法,就是很多人会写一张提醒自己行动的便利贴,放在显眼的地方,然后每次看到便利贴,就有意识地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如:
· 设定某个时段的闹钟,闹钟跟目标行动联结起来
· 通过冥想的仪式,让自己更快进入目标行动的步骤
· 洗完澡之后,让自己坐到工作桌前面,进入状态
· 听一首特别的歌曲,歌曲跟自己的步骤产生关联
· 弄一张有未来愿景的照片,看到照片后开始行动
· 临睡之前,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目标的小任务
这些方式,都可以成为你开始行动的“启动步骤”,提醒你应该要去做点什么事情了。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有了这些“启动步骤”,如果我们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我们依然会“无动于衷”。
所以,这个“启动步骤”,还需要加上一个“小目标”,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正式开始行动起来,减少思考的时间。
例如我每天的目标,就是写一篇文章。但写什么文章,如果我开始之前完全没有头绪,我们无法动笔了。即便我通过上述的方式,去提醒我行动,我也很难写出什么。
故此,我们就由此再添加一个“小目标”,就是“写下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旦我定好题目,然后根据题目胡乱写下几百字,我们的头绪就会慢慢涌现出来。
就算写下那几百字我不满意也没关系,因为头绪来了之后,我只需要把它们修改一下就可以了。毕竟我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势能”让我在接下来做什么都会很轻松。
如果你能够按照这种方式,去构建你的“行动步骤”,让自己做起来再说,不管开始做的事满不满意,你自然就会养成这种条件反射式的行动思维。
做起来再说,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行动思维”。
摆脱借口症,从行动中战胜懒惰
很多人的懒惰,是因为他们给自己太多可以用来逃避的借口。而想要做成一件事,我们需要远离三种最常见的“借口症”。
第一种借口:“身体状态不好”。
“今天没状态”相信是很多人曾经用过的借口。但问题是,当你有状态时,你就能够坚持行动起来吗?
解决办法是:
1,不要过多谈论状态,越是谈论越是容易让自己陷入状态焦虑当中。
2,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调整状态,累了就休息,想不出东西就停下来走走。
3,平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状态,例如不要熬夜,饮食要均衡等,调整好。
第二种借口:“我的脑子不行”。
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从而做不成别人能够做成的事情,也是最常见的借口。尽管我们不可能跟那些厉害的人相比,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什么事都无法坚持完成。
关于智商,我们容易犯下的两个错误是:
1,我们会低估自己的智力。
2,我们会高估别人的智力。
但研究表明,智商在坚持上的作用,几乎没有什么帮助。相反,兴趣和激情,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所以,即便才智平平,只要专心做完一项任务、一件工作,都会比那么聪明却从不懂得坚持的人强。
解决办法是:态度比智商重要。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培养出积极的态度。只需去考虑“我怎样才能做成这件事”,而不是“我为什么总是做不成这件事”。
第三种借口:“我的运气不好”。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低概率思想”,认为自己坚持之后,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个结果,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这种思想,导致他们对于以后要做的事情,缺乏了足够的激情和忍耐。
运气这个东西,当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我们是先去做了,然后才把结果交给运气,而不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然后什么事都不去做。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想要取得成绩,首先要拥有卓越的态度,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具有精准的判断,然后才轮到运气。
所以解决方法是:
1,要相信因果法则。
付出和结果之间,是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你不付出,就很难获得一个想要的结果。你需要靠周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以及对事情的不断思考和调整,而不是怨天尤人。
2,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坚持,并非轻而易举的一日之功,在于我们能不能日复一日把事情完成。应用已经印证的法则,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美好的事情自然就会落在我们头上。
所以,集中精力,努力去提升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克服思想上的懒惰,这样去行动,你才会变成一个更厉害的人。
(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