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上大搞古城建设 卸任后留下城市巨变
“古城改造市长” 耿彥波的精彩人生
编者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少地方官员,任上也想为当地做点实事,但在政绩考核观的掣肘下,许多愿望还来不及施展,便匆匆卸任或提拔。耿彥波的做法,对为官者具有很强的现实参考价值。
孔甲丙
2022-12-29 23:00·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993年,耿彦波刚成为山西灵石县的县长,就公然耍“官威”!
非要花5000万修个破院子,当地人闹到了国务院,没想到几年后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1993年,刚成为山西晋中灵石县县长的耿彦波,就带着满腹经纶和助农助民的抱负对当地县城进行了实地考察。
因着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耿彦波曾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系干修班,他对儒家文化尤其是以《易经》《四书五经》等为主的书籍百读不厌,所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情结。
也因此,当耿彦波和助理走到一处破败的、古色古香的院子的时候,他便下定决心表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这历经时间遗存的古建筑更是积淀了晋中古城文化,为了还原传统古建筑风貌,我一定要斥巨资将这处大院修缮好!”
耿彦波说干就干,他于当地多处走访又翻遍了当地历史典籍,了解到此处残留的大院名叫王家大院,其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虽在清道光年间衰败下去,但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极其鼎盛,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特色。
当时灵石县的经济发展可谓是非常落后,而王家大院的修缮乃是一项大工程,毕竟它拥有房屋三百多间、且占地面积高达25万平方米,需要花费的金额多达5000万。
但是,耿彦波并没有就此放弃计划,而是专注把控各个环节、做到事事亲力亲为。
然而,耿彦波还是受到了多方阻挠,尤其是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觉得耿彦波用全县一半以上的资金去修复一个破院子实在是不可理喻,更有甚者为了讨要一个说法,还堵在了耿彦波的家门口,希望他能多做实事,放弃这项虚无缥缈的决定。
不过,每次居民们都是骂骂咧咧地回去,渐渐地,耿彦波与当地居民的分歧逐渐加大,之后,这件事还被闹到了国务院,当时县里的各个领导也全都不同意他的做法,但耿彦波是县长,所有的事儿全都是他说了算,所以王家大院最终还是开发了。
后来的三年间,耿彦波顶着外界的舆论以及当地居民的骂声,请来了研究人员,成立了修复指挥部,并做出了修复方案,将王家大院修缮完成。
甚至为了把王家大院早日推广出去,耿彦波还不断撰写一些有关王家大院的文章在媒体上发表,同时,外出时候的耿彦波还会亲自拿一大包宣传资料,进行发放。
也因此,竣工以后的王家大院,仍然保留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并很快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一时之间,五湖四海的人们为了参观王家大院,纷纷涌进了灵石县,而这座小小的县城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让家家户户拥有了非常可观的收入。
当地居民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们积极地向耿彦波表达了歉意以及诚挚的感谢。
耿彦波对此表示:“宁挨一时骂,不挨千秋骂,历史文化遗存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我所做的一切不过就是为了再现历史辉煌罢了。”
也正如耿彦波所说,如今的王家大院,恢复到了往日的光景,它内里的景致和韵味,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蓬勃气息、精神追求以及价值理念,铸就了不朽的辉煌。
2000年3月,耿彦波成为榆次区委书记,榆次主政期间,他又致力于榆次老城的修复开发,使老城成为榆次旅游业的重要部分。
2008年,出任大同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的耿彦波依旧以复兴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大兴土木。
耿彦波在2008年上任大同之后,便全面启动了古城保护计划,陆续修复古城墙、四合院等历史文物,2009年,以魏都大道为首的全市21条道路开始修建或新建,2013年,代表大同新貌的御东新区五大场馆主体工程全面完工,曾经的“大县城”终于露出都市面貌。
另外,从修缮王家大院以及改造榆次老城到“大同速度”,耿彦波的行为也面临着争议,有人戏称他“造城”,是一种妖魔化的概念。
可对于耿彦波来说,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他在整个造城过程中,更多是民生改善的过程。
2013年,被坊间称为“造城市长”的耿彦波离开大同,正式走马上任太原代市长一职,直至2019年耿彦波正式卸任,太原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的来说,身为“造城市长”的耿彦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他的不同的执政地,他或开发或修缮了不同的古迹——王家大院、榆次老城、常家庄园、大同古城、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
可见他一直在努力重拾和创新中国文化里辉煌而又光辉的历史。
另外,自2019年卸任后的耿彦波担任了山西省政府参事,过着退休养老的惬意生活,甚至还有网友在2022年7月于晋商博物院偶遇了耿彦波,网友称:“耿市长看起来不仅精神健旺,而且还非常的温和有礼!”
参考文献:《王家大院》(来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