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广西新世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广西风云人物系列之八
中医奇侠黄履中:苦研中医十五载 一生绝学济苍生

发布时间:2020-09-07 00:17:32 分类:人物


来源:广西百城网



穷时独善其身,达时兼济天下

                    ——题记

 

黄老查阅资料

   

 黄履中小传:


     1934年生于国际旅游名城广西桂林市三塘镇,年少有奇才,能制作小提琴,尤对音乐颇有天赋。195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其间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释放。1958年,临近毕业时,因成绩优秀,被选派为公派留德学生,后因被错划成右派,毕业后回到桂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直至1984年才获平反,1994年退休。

  黄老近照作者与黄老合影

 

2020822日下午,在广西首府南宁一间简陋的小屋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用萨克斯演奏了一曲《回家》,在悠扬的琴声中,他跌宕多彩的人生由此揭开。

中学时,极具音乐天赋的他,却偏偏选择了同济大学西医专业;

平反后,他明明可以挑选区内最好的医院,却偏偏“改行”到一家公园“护花使者”;

空闲时,他完全可以钓鱼打牌,却偏偏钻进枯燥晦涩的书海里,苦苦探索他的中医秘方,长达15年;

退休后,他本可以安度晚年,却偏偏不甘寂寞,用自己研制出来的中医秘方,治病救人;

谁曾料,如今这位年已86岁高龄的老医生,却有一段坎坷的人生:

大学毕业那年,表现优异的他,准备出国留学前,被打成了右派,结果毕业后便沦为“失业青年”,直至26年后平反,他人生才有了第一份工作。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充满奇侠的书。

他就是本文隆重推出的广西名老中医——黄履中先生。

 

01

高考志愿

音乐才子“狂报”医学专业

 

1934年,广西桂林市三塘镇,一个男婴呱呱落地,给这个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父亲给他起名叫黄履中。

一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发现,这个孩子聪明伶俐,许多东西,一教就会。于是,颇有先见之明的父亲,便让儿子学起英语来。可他最喜欢的还是音乐。什么乐器,只要他一拿上手,准会弄出点花样来。

上初中时,黄履中已经开始会制作小提琴,并多次参加当地小提琴工艺展览,深受好评。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桂林市中学。在这里,他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发挥。课余时间,几乎成了他的表演天下。

黄履中的理想,将来考一所音乐学院。果然,他过人的音乐才华,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注意,并提前获得了保送到该校小提琴专业就读的资格。

“可父亲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他非要我报考医学专业,说将来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只有走一条不求人的道路,那就是学医。”黄老说,“而且父亲还指定我必须考同济大学医学院,广西、湖南医学院均不入他的法眼。”

可黄履中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喜欢音乐,父亲为何要横刀夺“爱”?于是,他便问为什么?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之所以让你从小学外语,是为将来能考进同济大学医学院作准备。因为要做一名出色的医生,掌握好一门外语至关重要。遍观国内医学专业,他觉得还是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大学医学专业比较靠谱。至此,黄履中才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在父亲的“授意”下,那年填报高考志愿时,黄履中“被迫”在10个志愿里,全部填上“清一色”的同济大学医学院。

 

02

 赴德留学梦碎

毕业变成“待业”


19537月,黄履中以优异的成绩,如愿地拿到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就读于该校西医临床专业。

大学自由的学术气氛,使黄履中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尽情地挥洒。他除了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外,还担任学校乐队理事,同时兼任学校乐队的萨克斯手。每次学校有什么重要的活动,他一曲悠扬的萨克斯曲子,顿时征服了全场听众;每次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型音乐沙龙,他是必到嘉宾,只要讲起西方音乐来,他常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为此赢得了一大群粉丝,一时风光无限。

盛名之下的黄履中,前途一片光明。“当时我甚至有点好鹜高远。”他说,“由我初中就会制作小提琴,到了大学,我的制作技艺,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甚至可以夸耀地讲,他想做中国版的莫扎特,把自己制作的小提琴,提升到西方人的水准。

当时,国家大力发展经济,非常重视培养高端后备人才。就在黄履中临毕业那年,学校获得一批公费赴德国留学的名额。黄履中以其优异的表现,无可争辩地成为其中一员。

就在他豪情万丈,准备出国留学,将来学成后报效祖国时,岂料,天降灾祸。有人举报说,黄履中是“右派分子”的后代。

原来,黄履中的祖父,因为地主身份,在当时的反右运动中被人检举揭发,从而殃及到他。这一年,时间定格在1958年。

自然,赴德留学的计划泡汤了。更糟糕的是,毕业后的黄履中,没等来工作分配,而是直接打回原籍广西桂林三塘,被安排到“五七”干校改造思想。他白天做工,晚上还要给职工看病。这相当于,一个优秀的有搞青年,立马变成“待业青年”

那段时间里,黄履中的情绪低落到极点。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一心向上,努力读书,为什么要给他扣上一顶右派的帽子?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避之不及,又有谁会站出来替他申冤呢?

想起自己满腹经纶,而壮志未酬,黄履中不禁发出了“长太息而流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于是,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会发现,有一个男青年,常常独坐在漓江边,吹着萨克斯,那一曲曲哀怨的琴声,让人心碎。这个青年就是黄履中。

他不幸的遭遇,引起同校毕业的女大学生晓玉(化名)的同情。或许是同病相怜,两人在日后相处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久,他们结了婚。

尽管外面闹得满城风雨如此,但两人相依为命,共赴时难。一直呆到1979年,妻子为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到荔浦县的农村,当了一名驻村医生。

 困难,是检验一个人品的试金石。无疑,在当时那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不重生产,只重成分的年代,一段真挚的感情,对身处逆境的黄履忠而言,是多么弥足珍贵。

 

03

明里做“护花”

暗里搞研究

 

“什么?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被“发配”到偏僻的农村?这不行,必须把他们找回来!”

上级组织部门得知晓玉的境况后,爱才心切的领导一纸调令,把她从荔浦的乡下,直接抽调到南宁市防疫站工作。于是,黄履中作为家属“搭头”来到了南宁。可领导并未知晓,这个老黄也是一名“隐形”的高材生。

1984年春,久积的冰雪,终于消融。经核实,黄履中属于被错划为右派的知识分子。南宁市委组织部当场宣布,正式恢复他的名誉,让他在区内任何一家大医院作出选择。

或许当年的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太深了。他甚至担心,如果去了医院工作,一旦在手术中出现问题,会不会被人打击报复,遂婉拒了组织部门的好意。

不过,黄履中还是有些激动。为了这一天,他等于漫长的26年。现在,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走在大街上,像芸芸众生那样可以过着有尊严的日子了。

但他没有像现在愤青一样,到处求情喊冤,唯恐天下不知。26年的蛰伏日子,让他的心智变得更加理智和冷静。他需要一种既能安身立命,又能不触碰敏感的单位或招惹他人的场所。

几经思考,他提出到公园管理处工作。谁知话刚出口,立即被领导否定:“不行,你一个名校毕业的医学高材生,到公园去上班,整天跟花花草草打交道,岂不是浪费人才?”

但见这个年轻人主意坚定,领导也拿他没法,只得委屈他当了一个行政科长。

这样,从大学毕业至今,黄履中一直戴着右派帽子长达26年,终于等来了翻身之日。

无论什么科长,还是什么局长,他黄履中才不在乎这官职大小呢。反正有正规的活干,不再招人白眼就行。每天,他像往常一样,准点上班,发发文件、安排分工、对外联络等等。他对自己所学专业讳莫如深,对同事,对领导,谁也不提,以致1995年退休,单位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潜伏”着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

这潜伏的水平,估计《潜伏》中的高手余则成,也望尘莫及。

磨难,既是考验一个人的应变能力,也是考验一个人的毅志。面对困难,有的人意志消沉。也有的人,只能暂时隐忍蛰伏。一旦条件成熟,他一定会东山再起。

 话又说回来,虽然没有到医院工作,但并不意味着黄履中彻底放弃从医。他以医报国的雄心,一直没有熄灭过。他暗暗发誓,老哥的工作可以丢,但老子被耽误的事,却不能丢。

一天,他骑自行车在公园边行驶时,见到四周高楼林业,歌声嘹亮,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他联想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所住房子也越来越漂亮,可中国人的寿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于是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做点什么。

对,就这么干!黄履中越想越兴奋。他立即展开研究,很快就有了新发现:按医学规律,人的寿命,应该是生长发育期的7倍,即人可以活到168岁左右。而人的生长发育期或成熟生育期,在我国一般在二十四五岁,乘以375岁,这只是当前我国国民的人均寿命,远未达到医学规律中的寿命。

这是为什么?黄履中认为,要解答这个问题,只有从医学上找得答案。可西医向来只是治标不治本,似乎也无从解决。于是,爱钻牛角的黄履中横下一条心:老子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找到一种秘方,解决这一困扰多年的难题。这一年,他才45岁。

可中医书,不是琐碎杂揉,就是不成体系,各种观点杂陈,莫衷一是。而西医呢,对中药有相关的介绍,又偏偏少得可怜。

“我为何不能从西医典籍中,归纳出中医的理论?”一个更大胆的设想,从他的脑中应运而生。对,就这么干——用西医的理论,去解释和研究中医,研制出适合中国人养生的中医药物来!

 

04

苦研15

两秘方出笼

 

有人一辈子,干了很多事,但一事无成。有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最后一鸣惊人。无疑,黄履中属于后者。

说干就干。此后,人们发现,这个黄科长,平时准时上下班,工作兢兢业业。可一下了班,他完全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宅男,经常闭门不出,整天摆弄着他那些瓶瓶罐罐。人们不知他的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

其实,黄履中在研究他的中医理论,一边研究他的中药呢。他买来《葱姜蒜》、《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等多部医学专著,像个啄木鸟,一头钻了进去,对那些关于药名、疗效、用法等常人看来枯燥晦涩的知识,他却看得津津有味。一旦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时,他顿时两眼放光,像饥渴的商人发现了瑰宝。

经过15年艰苦的探索和研究,黄履中终于从那些浩如大海的医学书籍中,找到了适合中国人身体延年养生的中药,并从中提炼出数十种对治疗人体疾病有用的中药成分,研制出1号药方和2号药方。

 

05

他把“大部头”

“啃”成中医秘方

 

2020822日下午,我们在黄老家看到,偌大的书柜,里面摆满了书。它们,都是一些医学方面的专著,它们整齐在排列在书柜里,像一个个忠实的士兵,等候主人的检阅。

他从书堆中抽出几本来,其中一本是《葱姜蒜》,里面讲的全是葱蒜方面的药理知识,图文并茂;另两本均叫《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仅这两部书,厚度分别有1486页和1101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每本重约一公斤。如果把柜里的书叠加起来,至少有人那么高。

 

展示他的大部头

 

随意打开一本,书中重要之处,被黄老用红笔批注过;文字下面,也被他用红笔划得密密麻麻的。由于长期翻阅,有的书已经破旧不堪,黄老不得不用纸重新装裱。尽管如此,他仍爱不释手。这些在外人看来像天书的一样的老古董,在他眼里,却成了极为珍贵的宝典。

据介绍,这些书,大多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编书的全是国内有名的专家,如《临床药物新用联用大全》的主编贾公孚,本身就是我国著名的西医药理学教授,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黄老说,他研制的药方,正是出自这些典籍,可谓精华中的精华。类似的大部头还有很多。

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中,黄老发现,“这些西医论著中,对于中药的功效及用途的介绍,都极为简单。如丹参的药理及功效,具有改善血黏度、抗凝的功效,但在中医上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书中只有廖廖数语,让人看后很不解渴;再如人参,对其中药成分,书中只写有生津止渴、补气、安神、增智等简单的解释。可在西医上用法及功效的解释,却占了内容的90%。再如大蒜的药理成分,在中西医中的解释,也是差别巨大。”

于是,他决定,把书中关于中医论述中的精华部分,用红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以备不时之需。

有了这些“宝贝”,他将它们的药物成分、功用以及用法等内容提炼出来,再进行有机地整合,自己一边试服,一边不断改进,最终研制出两套成熟的独家中医秘方——1号方和2号方。

药方是研制出来了,但它们的功效如何,要靠实践来检验。为此,黄老不惜以身长期试药,他要当现代的神农——据说,古代许多奇方,都来自神农的尝试,故有神农尝百草之说。

“只有自己尝试后,产生了神奇的疗效,我才有资格说服别人。于是,他开始了品尝过程。果然,服用了自己的药方以后,感觉精神抖擞,整个人都感觉年轻了许多。”黄老说,久而久之,身边的朋友们发现,像黄老一把年纪的人,不是成了相片,就是躺进了医院。而他却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便好奇询问。

“我也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吃了自己研制出来的中药才产生的效果。”黄老照实“交待”。于是,有胆大者跟着尝试,感觉如他所愿。慢慢地,黄老的奇方慢慢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看病买药了。

黄老打趣地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不被送到德国留学(学西医),倒是一件好事。否则,他不可能有机会去研究中药了。这样,中国会多了一个西医专家,少了一个中医奇才。


06

 疑难杂症

 配方派上用场

 

老伴晓玉成了黄老的配方治疗的第一个病人。2003年,晓玉得了股骨头坏死症,送去医院治疗,钱花了不少,但身体却每况愈下,体重骤减。医生说,该用的办法都用了,他们也回天乏术,还是回去准备后事吧。

听了医生的话,我大失所望。我自己都是医生,还有自研的秘方,为什么不拿来给老伴试试!”黄老这样说,就这样做了。他立即对风蚀、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进行仔细研究,这些疾病,老伴身上也患有。而这些病,他研制的药方,就有一定的针对性。于是,他让老伴把医院开的所有西药全部扔掉,只服用他自研的中药。结果服用两个月后,奇迹发生了,老伴的疼痛逐渐减轻,体重也恢复到45公斤。两年后,她得到了康复,活了81岁。

南宁的陆女士,是一名典型的病人。黄老初见她时,她感觉四肢无力,热天小腿发寒,四处求医,打针吃药,均不见好转。黄老检查后发现,她体内血红蛋白低于40,而正常人110左右。这是典型的地中海贫恶性血病症,以目前医疗水平,尚无法医治。要想生存,必须长期靠换血,否则将危及生命。

“我见她面容苍白,精神憔悴不堪,但对其严重程度又不便明说,遂建议她先拿两包中药服用。开始,陆女士未按量服用,还误以为药无效。经黄老提醒后,她再拿了2包回去试服。结果从20184月开始,服用2个月后,病情逐渐减轻,并可以上班了;服用5个月后,第一次抽血检查,她的血红蛋白上升到66;之后,每次抽血检测,她的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提升。20204月,已经升至110,即基本恢复正常。

“现在的陆女士,变得年轻漂亮,皮肤富有弹性,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黄老说。他提醒,这种病目前属世界上尚无法根治,只要坚持服用他的中药,可保生命无虞。

类似的病例,数不胜数。有结婚21年,怀不上孩子的;有晚上出现盗汗,长期失眠的;还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心梗的等等。病人在服用他开的中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好转。

 

07

提到老中医

病人直感谢

 

22日下午,陆女士在提起黄老时,直言很感谢。

20184月的一天,陆女士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的,尤其是小腿疲惫乏力,即使是大热天,小腿也会感觉寒冷。

开始,她误以为是气血不足导致,医生给她开了一点补肾调经的方子,结果吃了3个月,仍未见好。给人做针炙、艾炙,也不见效。

  一个偶然机会,她认识了黄老,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他诊断。黄老一脸凝重地说,你得了严重的贫血,急需治疗。于是,陆女士从黄老这里,取了1个月的药量。

  “可我服后,感觉好像没什么效果,甚至有些怀疑这药没有用处。”陆女士说,她立即致电黄老,有些激动地质问起来。黄老没有生气,反而高兴起来,这说明他的药起到一定的效果了。于是他耐心地提醒对方说,“你服用我的药后,是不是感觉走路起来,腿比以前更加有力了?”

  “啊,对啵,是有这么回事!”经黄老点拨,陆女士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她开始有了信心,便继续取药服用。一个月后,到医院检测,发现体内的血红蛋白数,有了明显的提升。于是,她更加相信中药的力量,遂坚持服用至今,她体内的血红蛋白数,也已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

 

经治疗后的陆女士光彩照人 

病情得到控制的陆女士,显得光彩照人

 

“现在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可以穿着漂亮的裙子逛街,可以跳舞健身,生活工作均已恢复到正常状态,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大为好转。”陆女士高兴地说,真的很感谢黄老,没有他的妙手回春,就没有她的今天。

 

08

站在西医“之肩”

中医走得更远

 

2020年1月以来,我国发生了大面积的非冠性肺炎疫情。严峻的疫情,不仅考验着一个国家的综合救援能力,更是对医疗综合体系的考验。

据可靠消息,在此次救疗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从2020年119日开始,武汉及武汉周边地区的病人,针对隔离的、还有确诊轻型、普通型的新冠病人,使用寒湿疫方(当初叫武汉一号方)。统计721多例病人情况,430位使用了该方的轻症患者无一例病情加重,而未使用任何方剂的291名轻症患者,有19人病情加重。其他地方的数据统计,也进一步证明,中药在治疗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是依靠我国完整疗系统的有机结合,我国才迅速战胜了严重的疫情。

上述治疗方法,得到了黄老的高度肯定。他说,他在研究中发现,无论是从此次非冠疫情,还是平时所见的病例,大都有一个这样的规律:

在西医的药品中,主要含有3大成分:硝酸盐、硫酸盐、盐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含有有害成分。

“而在西医著作中,对中药的成分、用量,描述等过于简单。但西医就不同了,其对人体的结构,描绘得非常具体。”

黄老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西医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当于小学生跟大学生。我要是不学过西医,或许不知道这一点。这说明,我们对中医理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正是在这种刨底问底的思想指导下,经过15年夜以继日的不懈研究,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催开了“中药1号”和“中药2号”两朵璀璨之花。

如今,回想这一艰难的历程,他感慨不已。我国学习西药理论的专家非常多,博士、硕士多得汗牛充栋,尤其是像钟南山院士这种国内一流的西医专家,他们有更优越的机会和条件进行科学的实验和研究。如能放下身段,投入到中医研究领域中去,对中医的推动一定是非常巨大的。

中药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库,如能把西医的药理学搞好,用西医的药理学来指导中医药理学的使用,并且从年轻时就开始研究,就一定会有收获。

这是不是意味着,西医就不重要了?黄老认为,撇开西医谈中医,或者撇开中医谈西医,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对的。西医在药理学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为研究中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借西药的理论研究,把中医的研究水平推上来。

 

09

“通用”处方

做良心医生

 

翻开黄老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方子、药物、成分及治疗方法等。其中夹着一张用便签写着的文字,全用标准的拉丁文写成,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子。拉丁文处方,在国际间是通用的。即病人持着该处方,可以在世界各地取药,这符合医疗中救死扶伤的原意。

 

黄老用拉丁文写的治疗妇科病的药方 

 

熟悉医疗行业的肖先生感慨地说,书写如此清晰而漂亮的处方,在现实中似乎为数不多了。我们在现实中,医生所开处方,字迹潦草得几乎无法辨认。可能是出于个人保密的原因,可也说明一个问题:医疗执业者的医德在哪里?

为什么要这样开处方?黄老解释说,他永远不会忘记,他大学即将毕业时,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我们做医生的,千万要记住,不能把病人当作赚钱的工具。就算社会各行各业都可以赚钱,唯独医生这职业不能。因为人家生病了,心里非常痛苦,我们怎么还忍心去赚人家的钱呢?

 

10

争取创奇迹

工作到百岁

 

回首往事,已经86岁高龄的黄履中老先生感慨万分。或许,经历过大风大浪,他什么都看开了。当初,他刚到南宁工作后,领导想为他恢复从医资格,以便他申请职称,他婉言谢绝,表示自己什么也不需要。

why?领导问其原因,黄履中解释说,他骑车到公园闲逛时发现,他虽然受过一些磨难,但好歹现在有一份稳当当的工作,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尽管只有61平方,但对于他这个饱经沧桑的人来说,那已经足够。

只要有空时,他就会拿出乐器,演奏几首萨克斯名曲,或者制作一下小提琴,并且乐此不疲。

如今,年已至耄耋之年的黄履中先生,儿孙均已各自有成,其中儿子媳妇均继承了他的事业,从事医疗工作。他自己呢,了无牵挂,每天有规律地作息,吹奏萨克斯,或到湖边散散步,享受一下难得的闲暇生活。如今,他的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记忆清晰。初见他时,如果不经提醒,你一定会误以为,他至多是一个六十出头的“年轻”老人。

“人到中老年,很需要养生!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等于零。”

这是黄履中先生研究40年中医得出的肺腑之言。他说,应该感谢中药,你想要强健的身体,没有中药解决不了。

黄老说,通过40年的中医养生实践证明,他之所以能越活越潇洒,越活越年轻,而他依然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还像五六十岁的状态。这主要得益于自己的中药养生。

“我要工作到一百岁,给人看病到一百岁。”谈及将来,黄老越来越有信心。虽然他一辈子只做成了一件事,可他没有后悔。如果还有来生,他还干医生。因为他在给人们解决痛苦的同时,自己也换来更多的快乐。

而令他欣喜的是,我国对中知愈加重视,201771日,把中医法写进了宪法。与此同时,大批西药开始下架。


相关标签:

上一篇:广西风云人物系列之九 ## 著名男性学科专家梁季鸿怒斥医骗,要做一个有良知的医生

下一篇:“小品之王”陈佩斯:##用一个华丽的转身,书写大写的人生奇迹!!

咨询电话:15877154438

广西新世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