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在秋日写的一首诗
无一高级字,却被后世评价:超然入神
解忧诗词
10-07 21:01文化达人
说到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很多人都会想到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一生都在官场和田园中徘徊不定,他曾写过雄浑富丽的应制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也曾远赴塞外,写下苍凉悲壮的边塞诗,“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而孟浩然一生未仕,曾有过多年隐居生活,也曾漫游天下,他的诗歌题材还是比较单一的,或描写山水田园的美景,或抒发隐居生活的闲适。
可以说,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专注于写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也许正是因为这份专注,让他成为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
他的《春晓》、《夜归鹿门歌》、《过故人庄》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是他在秋日所写,无一高级字,却被后世评价“超然入神”。
这首诗名为《秋登兰山寄张五》。
诗题中的张五是唐朝著名的隐士张諲,生卒不详,因在家中排行第五,故称其为“张五”。
根据史书记载,他工诗书,善草隶,一手丹青连王维也称赞不已,“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
唐朝另一诗人李颀曾与他交游多年,留下了不少唱和诗歌。
他曾隐居于襄阳附近的鹿门山,因此和孟浩然相知。
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孟浩然登上兰山,想到许久不见的好友,便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开头两句脱胎于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的《答诏问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既抒发了自己登高望远的闲适心境,又有赠别之意,与标题相契合。
接下来的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他之所以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远方的故友,然而他只看到了南飞的大雁,他的心仿佛随着大雁飞向远方。
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鸿雁也早已消失在天尽头,沐浴在苍茫的暮色中,诗人的心底涌起了淡淡的愁绪。
幸而这愁绪来得快,也去得快,他望着漫山遍野的秋色,逸兴遄飞。
诗人没有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但可以想象那秋景定然不是萧瑟的,而应该是壮丽的。
接着诗人宕开一笔,不写山上的秋景,而是写远处的田园之景。
他看到了什么呢?只见劳作了一整天的村民三三两两,结伴而归,他们悠然地行走在沙滩上,走累了便坐在渡口休息。
没有过多的环境描写,仅仅10字便将山村的宁静祥和,村民的怡然自乐写到了极致。
接下来的“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与前文所言的“兴是清秋发”相呼应。
放眼望去,远处的树林仿佛与天相接,隐隐绰绰,好像一颗颗荠菜;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江畔的小洲,远远望去,好似一轮弯月。
树林、小洲这是十分平常的景象,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却仿佛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美得令人心醉,这便是孟诗独到之处,看似普通的字眼,却能描绘出不凡的景象。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最后两句扣题,表达了诗人对张五的思念之情,这让我想起了他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同样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情。
全诗既无华丽辞藻,也没有过多的炫技,只是以最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秋山水田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历来为人所推崇,甚至有人评价“摹写物象,超然入神”,境界之高常人难极。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孟浩然这首诗?欢迎一起来讨论。
(来源:百度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