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广西新世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唐伯虎行书创作的优质字帖,结体自然流畅,笔法隽秀飘逸,好书法

发布时间:2020-03-24 11:23:40 分类:文化

唐伯虎行书创作的优质字帖,结体自然流畅,笔法隽秀飘逸,好书法

 

2020-03-20 08:02:41 原创  清雅阁书画

 

前言:

欢迎您来到清雅阁,清雅阁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艺术交流平台,我们将始终秉持创作优质书画内容的宗旨砥砺前行。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行书的偏旁造型及行书的笔锋运用简述:

 image

image


行书的偏旁,来源于楷书和草书,其灵活度甚大,可以将其写得正规一些或草化一些,也可将其写得长一些和短一些、宽一些或窄一些,要根据字形或通篇要求随意变化。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右参差,犹如“老妇挈幼”,既对比又协调,或左低右高,或右低左高,或左小右大,或左大右小,灵活掌握,使之生动。最忌左右相近,并列整齐。诚如包世臣所说:“大小颇相径庭,如老妇契幼”。偏旁在行书结体中应用极广泛,偏旁使用得体与否,关系到字的造型是否有美感。

 

image


行书的用笔是中锋与侧锋互用的。笔画无论方圆,以中锋为主,这是一个基本大法,可是行书在书写过程中,不断地起止转折,笔锋无时无刻不向侧锋方面转化,要熟练地运用中锋和侧锋,固非易事,关键在于调锋,笔锋要能随倒随起,能侧能中,就不会有僵卧之病。所谓中锋,即指笔运过程中,笔心常在点画中线上行走或万毫齐力的行笔;所谓侧锋的特点是笔尖偏于笔画之一方,铺毫用力有所偏重。行书一般的起笔都是顺势落笔的,行书用逆锋起笔只是少数。

 

image


行书虽然在东汉问世,但因为无代表作品流传,在魏晋时期才真正形成和完善,被后世称为“今体”。从西晋陆机《平复帖》看,连绵的气势和化章草为今草的笔势,都暗示着“吴土书”的流美特点。这件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且最可靠的古代名家墨书真迹对行书的影响巨大。在西晋,行书是地地道道的“俗写体”和“速写体”,盛行于世,实用性和方便的特点使它得以普及,从此将非正体的行草书带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主流书体。行草在上流社会流行流行起来,成为一种高妙的时尚。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书者介绍:

唐伯虎(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伯虎正值壮年,居住在桃花庵,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

偏锋变化及方笔圆笔的运用技巧简述:

偏锋的锋变则有着典型的病笔形态,锋尖与副毫(笔肚)各在一侧运行,其线形必然呈一侧平滑,另一侧锯齿状,线形、线质十分拙劣。侧锋与偏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圆笔者,主要是以中锋来刻画的;凡方笔者,主要是以侧锋来刻画的。一个笔画的方与圆,主要体现在笔画的两端和笔画中部的转折处。此外,圆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粗细、长短、曲直上;方笔的锋变又主要体现在点画的棱角、方折处。方笔的锋变技巧,,关键是对副毫和锋尖的控制,点画的棱角是用副毫和锋尖刻画出来的。

方折遒劲凝整,趋于静态。方笔与圆笔主要是就笔画的外部形态而言的。一般来讲以有棱角者为方笔,给人以刚健挺拔、方正严谨之感。无棱角者为圆笔,圆笔者不露筋骨,内含浑厚遒劲。“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要想让字实现灵活流畅的效果就要用绞笔,否则就达不到线条圆润并富有弹性的效果,要想让外形棱角突出就要用翻笔,否则也达不到气势沉着雄强的味道了。

 

(来源:今日头条)


相关标签:

上一篇:梁启超: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下一篇:中国文言文最高水平:《古文观止》,背下1/3就是半个古文专家

咨询电话:15877154438

广西新世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