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向苏东坡学习,找到人生出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向苏东坡学习,找到人生出路
2020-04-10 13:12:20 原创 纪年的任意门
图源自纪录片《苏东坡》
除了极少数的幸运儿外,大部分人在一生之中总会遭遇一些挫折,原生家庭不尽人意、学业一般、失恋、被人骗去钱财、负债累累、失业……在一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上,往往一个致命的打击就会让人一夜回到解放前,白白浪费几年的努力。
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陷入抑郁,终日怨天怨地,愤愤而终;而有的人坦然接受当下的一切,用“Yes, and”精神继续撰写人生后面的剧情。
“Yes, and”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戏剧表演方式,也称作即兴戏剧。
这种表演形式没有确定的剧本,表演者之间的对话全凭当下的即时反应,且表演者不能对其他人说NO,只能顺着其他人的话继续开展剧情。
每当别人说了一种情景,表演者只能用YES接纳和认可对方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AND继续推进剧情。
在我看来,“Yes, and”代表的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正念力量,不管命运在当下带给你的是什么,坦然接受,不抗拒,不埋怨,不纠缠,把宝贵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手上已有的这副牌,大胆地往前走,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剧情。
我最喜欢的北宋诗人苏东坡无疑是“活在当下”精神的典范,在东坡居士之后,几乎所有的文人居士都以其为榜样。
这也难怪,他诗文书画,样样一流,广受好评,就连皇帝每每读到他的诗文都会龙颜大悦;他会考试,年少成名,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为官清廉,处处为百姓着想,受人民爱戴敬仰;他为人乐观飘逸随性,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而他身上最宝贵的则是当时大部分文人钦佩却又难以做到的“活在当下”的气魄。在古代,大部分文人的人生选择很有限,只能通过仕途一展抱负,如果官场不顺,这一生只能凄凄惨惨戚戚,甚至有的文人为此寻死觅活。
而苏东坡在面对屡遭贬谪的仕途生涯时,却能够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任由调遣,一生奔波于全国各地,始终不改精忠报国之心。
45岁时,苏东坡从“乌台诗案”囚禁的冤狱中出来,被贬至黄州,名义上是个官,实则无权,仅比流放好一点而已。
作为一名犯官,手头只有一份微薄的俸禄,却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他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经济的压力。要搁在一般人身上,在经历这一番关押审讯流放后,身体和精神早就垮了。
但苏东坡毕竟还是苏东坡,他很快从压抑中恢复过来,开源节流,一边把每月的俸禄分成30份,每天从中取一份,并嘱咐家人不要超支预算,一边向政府申请耕地,亲自下田种地,自给自足,自此解决了全家的粮食危机。
随后,苏东坡与家人一起建起生平最爱的雪堂,在屋里手绘雪景图,周边遍植树木花草,观明月、品茗、赏美景,本是贬谪,他却自称终于过上了一直向往的田园生活。
也正是在此期间,苏东坡与朋友游览黄州美景,写下千古名诗《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赤壁赋系列作品。
人生的每一次意外挫折,苏东坡都能将其转化成人生的一次神奇探险和旅行,并从中挖掘出极大的人生乐趣,享受着尘世的纯粹快乐。
行至黄州,他穿梭在竹林和江湖之间,想到了美味的竹笋和廉价的猪肉,自创至今仍在东亚世界享有盛名的“东坡肉”,为方便人们记忆菜谱,还写下《猪肉颂》;贬至岭南,经济捉襟见肘的苏东坡用极少的钱买下肉贩卖剩下的羊脊椎骨,用“煮-煎-烤”制作出美食“羊蝎子”,并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而已”,从此这句诗宽慰着无数背井离乡的人;62岁又被贬谪海南儋州,米面蔬菜价极高,苏东坡却发现了味美的生蚝,还写信告诉别人要保密……
被他人诬陷的伤痛,被皇帝贬谪的痛苦,经济窘困的状况,颠簸流离的官场生涯,都没能打垮热爱生活、生性豁达、心胸宽广的苏东坡。一般文人落此地步,不知会多哀怨,多抑郁,郁郁寡欢不得志而死占大多数。
而苏东坡却能够在每一个困苦的当下,发现生命的广阔,用美景、美食、美酒、诗词歌赋、结交友人,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活出了大自在。
乃至于直到现在,你想到他,就会想到一个快乐的人,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每天都在发明创造各种生活乐趣,心中也会充满快乐和宽慰。
做人当学苏东坡,勇于接纳生活面临的挫折,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新的乐趣,创造新的可能性,不浪费生而为人宝贵的天赋和主观能动性,享受每一个当下的光阴岁月。
(来源:今日头条,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