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一片降幡出石头”,“石头”指什么,难倒了很多人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出自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原诗如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刘禹锡
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古伤今,这首诗也不例外。这首诗的文意大概是“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攻打东吴,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千丈长的铁链沉入长江之中,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人生中有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却依然不变,靠着寒流。从今以后天下归一,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通过上述的译文,可以知道,“石头”指的是石头城,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名,当然,石头城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被保存下来了,只不过经过重修,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石头城现位于江苏南京,已成为石头城遗址,被列为江苏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首诗通过写历史战争故事,抒发人事全非的主题。前面四句是写战争,写晋武帝司马炎讨伐东吴,东吴的气势便黯然消逝。一个“收”字,表明了晋武帝战胜的速度之快,东吴惨败局面,一个是气势汹汹、乘胜追击,另一个却是落荒而逃,强烈的对比之下,更见强弱悬殊。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写了战争结果。东吴的君主孙皓在逃亡之际,觉得长江地势险恶,便利用长江做最后的一搏,他在长江中放置铁锥,用千丈长的铁链横着锁住江面,以为这是万全之计。没想到王濬用大筏冲走铁锥,用火炬烧毁了铁链。孙皓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没了。
战败之后的东吴,只好举旗投降,投降的地点即是诗中的“石头”,也是石头城。
诗人刘禹锡并不是单纯为了写东晋之战,也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这场战争的历史战绩。而是通过战争要告诉我们一些教训。东吴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可是还是输了,东吴的“王气”也黯然消逝,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王者气势,这是为何?
这是为了表明,东吴的亡国与外在因素没有多少关系,最重要的是东吴君主的昏聩,兴废由人决定,而国家的统一也是历史的必然。(来源:百度网)